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“赘生物”,若不及时治疗,会逐渐增大堵塞鼻腔,导致持续性鼻塞、嗅觉减退,甚至引发
鼻窦炎、
中耳炎等并发症。临床治疗鼻息肉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根据息肉大小、症状严重程度,分为“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”三个阶段,针对性控制或根除病灶。
一、一般治疗
一般治疗适合鼻息肉体积小、症状轻微的患者(如仅偶尔鼻塞,无明显嗅觉下降或头痛),核心是通过局部用药和生活调整,抑制息肉生长,避免病情进展,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。
1.核心手段:外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,抑制炎症与息肉生长
鼻用糖皮质激素是轻微鼻息肉的“一线治疗药物”,通过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,减轻炎症反应,缩小息肉体积,甚至让小息肉消退,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如下:
常用药物: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、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、布地奈德鼻喷雾剂(均有成人及儿童剂型,需按年龄选择);
使用方法:每天12次,每次每侧鼻孔喷12喷,喷药时头部稍前倾,喷头朝向鼻腔外侧壁(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,减少刺激),连续使用至少12周(需遵医嘱调整疗程,不可擅自停药);
作用原理:通过抑制鼻腔黏膜的炎症细胞(如嗜酸性粒细胞)聚集,减少炎症介质释放,从而减轻黏膜水肿,阻止息肉进一步增大,对直径<1cm的小息肉,部分可实现“完全消退”。
2.配合措施:生活调整,减少息肉刺激因素
饮食调节:忌口辛辣刺激(辣椒、火锅、烈酒)、生冷油腻食物,这类食物可能加重鼻腔黏膜充血,刺激息肉生长;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(如橙子、菠菜),增强黏膜修复能力;
避免诱发因素:若合并
过敏性鼻炎(鼻息肉患者中约60%合并过敏),需明确过敏原(如尘螨、花粉),针对性规避(如定期除螨、花粉季戴口罩),减少过敏反应对息肉的刺激;
保持鼻腔清洁: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次,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、过敏原,改善鼻腔环境,辅助药物吸收,避免分泌物长期滞留刺激息肉。
关键提醒:一般治疗需“长期坚持”,每3个月复查一次鼻内镜,观察息肉大小变化,若用药12周后息肉无缩小甚至增大,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二、药物治疗:针对“中度鼻息肉”,强化疗效+缩小病灶
药物治疗适合一般治疗效果不佳、息肉体积中等的患者(如鼻塞加重,伴随间歇性头痛、嗅觉减退,但未完全堵塞鼻腔),或作为“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”,通过联合用药控制炎症,缩小息肉,为手术创造条件,或降低术后复发率。
1.核心方案:联合用药,兼顾“抗炎+消肿+抗过敏”
鼻用糖皮质激素(基础用药):继续使用上述鼻喷雾剂,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增加剂量(如每天2次,每次每侧2喷),强化抗炎效果,疗程根据病情调整(通常1224周);
口服糖皮质激素(短期使用,严格遵医嘱):仅用于息肉较大、炎症较重的情况(如息肉堵塞中鼻道,导致鼻窦引流受阻),常用药物为泼尼松,需按体重计算剂量(通常0.5mg/kg/天),短期服用(710天,不可长期使用,避免副作用),目的是快速缩小息肉体积,缓解症状;
抗过敏药物(合并过敏时使用):若患者同时有打喷嚏、鼻痒等过敏症状,需口服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)或白三烯调节剂(如孟鲁司特钠),控制过敏反应,减少炎症对息肉的刺激;
黏液促排剂(合并鼻窦炎时使用):若鼻息肉伴随鼻窦炎症(如流脓涕、头痛),可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、欧龙马口服滴剂等,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,改善鼻窦引流,辅助控制炎症。
2.注意事项:口服激素需“严格控量控时”
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血糖升高、血压升高、骨质疏松等副作用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;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、血压,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需谨慎使用,儿童、老年人需调整剂量。
三、手术治疗:针对“重度鼻息肉”,根除病灶+恢复功能
手术治疗适合鼻息肉体积大、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(如息肉完全堵塞鼻腔,导致严重鼻塞、嗅觉丧失,或合并鼻息肉、鼻窦炎、
鼻中隔偏曲),核心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息肉,恢复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,是目前根治重度鼻息肉的主要方法。
1.主流手术方式: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(微创手术,创伤小、恢复快)
手术原理:在鼻内镜清晰视野下,用专用器械(如息肉钳、电动切割器)精准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,同时开放堵塞的鼻窦口(如中鼻道窦口复合体),清理鼻窦内的炎症分泌物,恢复鼻窦引流功能,避免息肉复发;
手术优势:相比传统手术,鼻内镜手术创伤小(无面部切口)、出血少、术后恢复快,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鼻腔黏膜组织,减少对鼻腔功能的损伤;
手术时间与住院周期:手术时间约12小时(根据息肉范围而定),通常需住院35天,术后需留院观察12天,确保无明显出血或感染。
2.术后护理:关键在于“预防感染+降低复发”
手术并非“一劳永逸”,术后护理不当易导致息肉复发,需重点做好以下4点:
术后用药:术后需继续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(至少36个月),抑制鼻腔黏膜炎症,预防息肉复发;若术后有炎症,需口服抗生素(如头孢类)35天,预防感染;
鼻腔冲洗与换药:术后1周内,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(遵医嘱使用专用冲洗液),清除鼻腔内的血痂、分泌物,促进黏膜修复;术后12周需到医院复查,由医生用专业器械清理鼻腔内的残留息肉组织或血痂(即“换药”),避免鼻腔粘连;
生活护理: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(如跑步、游泳)、避免用力擤鼻涕、避免挖鼻孔,防止鼻腔出血或黏膜损伤;饮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、过硬食物,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(如鸡蛋、牛奶),促进伤口愈合;
定期复查:术后3个月内,每24周复查一次;36个月内,每月复查一次;6个月后,每36个月复查一次,医生会根据鼻腔恢复情况调整用药,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复发的小息肉,降低复发率(规范术后护理可将复发率从50%降至10%以下)。
热点问题
咨询热线:025-85262032
我要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