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后增生形成的良性新生物,外观多为半透明、灰白色或淡红色的“葡萄状”软组织,常见症状随息肉大小和位置逐渐加重:
1.鼻塞与嗅觉异常
持续性鼻塞:息肉堵塞鼻腔通道,初期为单侧或双侧间歇性鼻塞,随息肉增大逐渐变为持续性鼻塞,严重时张口呼吸,尤其夜间明显。
嗅觉减退或丧失:息肉压迫嗅区黏膜或阻塞气味传导,导致嗅觉灵敏度下降,甚至完全闻不到气味(部分患者术后嗅觉可恢复)。
2.其他伴随症状
分泌物增多:鼻腔常有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,若合并
鼻窦炎,分泌物可呈黄色、黏稠,偶带血丝。
闭塞性鼻音与打鼾:鼻塞导致说话时鼻音重(“囔囔声”),睡眠时因气道狭窄易打鼾,甚至出现呼吸暂停(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)。
头痛与鼻窦不适:息肉阻塞鼻窦引流口时,可诱发鼻窦炎,表现为额头、面颊部胀痛,弯腰或低头时加重。
耳部症状:若息肉压迫咽鼓管咽口(连接鼻腔与中耳的通道),可引起
耳鸣、耳闷胀感,甚至听力轻微下降。
鼻息肉一定要手术吗?分情况对待!
鼻息肉的治疗并非“一刀切”,需根据息肉大小、症状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鼻窦炎等综合判断,核心原则是“个体化治疗”:
1.小息肉/初发息肉:优先保守治疗
适用情况:息肉体积小(直径<1cm)、鼻塞等症状轻微,未合并明显鼻窦炎。
治疗方案:以鼻腔局部喷类固醇激素为主(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),通过抗炎减轻息肉水肿,部分小息肉可逐渐缩小甚至消退。
注意:需坚持规律用药(通常连续使用13个月),并定期复查鼻内镜(每12个月一次),观察息肉变化。
2.大息肉/症状严重:建议手术治疗
手术指征:
息肉体积大,导致严重鼻塞、嗅觉丧失,影响日常生活;
合并鼻窦炎(鼻窦CT显示鼻窦黏膜增厚、积液),药物治疗效果差;
息肉堵塞咽鼓管引发耳鸣、听力下降,或导致睡眠呼吸暂停。
手术方式:目前主流为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(微创手术),通过高清内镜精准切除息肉,同时开放阻塞的鼻窦口,保留正常鼻腔黏膜,创伤小、恢复快(术后12周可基本恢复)。
3.术后防复发:激素+复查是关键
鼻息肉(尤其过敏性鼻息肉)术后易复发,需做好“术后管理”:
激素维持治疗:术后继续使用鼻用激素喷雾(如布地奈德)36个月,抑制黏膜炎症和息肉再生;合并过敏者可联合口服抗过敏药(如氯雷他定)。
定期鼻内镜复查:术后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需到医院做鼻内镜检查,医生会清理鼻腔内残余息肉、痂皮或粘连组织,及时发现早期复发迹象。
控制诱因:有
过敏性鼻炎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(如尘螨、花粉),戒烟(吸烟会刺激鼻黏膜加重炎症),减少复发风险。
南京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提醒:鼻息肉是否手术取决于息肉大小和症状,小息肉可先药物保守,大息肉需手术干预,且术后需长期规范用药+复查防复发。若出现持续鼻塞、嗅觉下降等症状,建议尽早做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,明确诊断后再制定治疗方案哦!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热点问题
咨询热线:025-85262032
我要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