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日炎炎
南京开启高温炙烤模式
泳池成了不少市民消暑纳凉的热门去处
然而,在这欢乐的背后
一种健康隐患可能正悄悄靠近
小心泳池里的“不速之客”
夏天不少人喜欢游泳,但如果游泳池的水质不达标,一旦发生呛水、呛咳等情况,不洁水中的细菌可经鼻-鼻咽-咽鼓管通道逆行进入中耳,从而引起中耳炎症。
值得关注的是,儿童的咽鼓管较短且水平,容易让病原体从咽喉进入中耳,导致感染,因此,儿童相比成年人,更容易中招中耳炎。
耳痛、流脓,警惕中耳炎
游泳后若出现以下症状,需警惕中耳炎:1、耳朵胀痛、闷塞感,尤其吞咽时加重;2、听力下降,像隔了一层膜;3、耳道流水或脓性分泌物;4、伴随发热、头晕等全身症状。
有的孩子年龄比较小,表达能力有限,可能表现为频繁抓耳、哭闹,尤其是晚上,家长要留心观察。
避免中耳炎,防护不可少
1、游泳前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这项运动,感冒或
鼻炎发作期患者、
鼓膜穿孔未愈者,不建议去游泳,儿童、老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也应谨慎。
2、游泳时选择水质达标的正规泳池,佩戴专用防水耳塞,避免跳水或潜水。如鼻子不慎进水,正确的擤鼻方法为: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,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,用同法再擤另一侧。
3、游泳后耳道内若有积水,可用棉签轻轻擦拭耳道口,但切勿使用尖锐物品深掏,或用单脚跳跃法,把头倾向进水耳朵的一方,同侧单足跳跃数次,即可让积水顺势流出。
得了中耳炎,要及时诊治
游泳后如耳部不适长期得不到缓解,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诊治,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病情,采取药物治疗或局部冲洗等措施,能够防止中耳炎的进一步发展,使急性期的中耳炎得到一个很好的治疗。
如果急性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,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,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,需要进行听力修复或者听力重建手术治疗,对于儿童来说,听力受损后对语言的发育也有影响,所以出现中耳炎一定不要拖着不治,以免延误病情。
专家简介

李芳丽,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,擅长耳部疾病和听力障碍的诊治,主要包括:慢性中耳炎、鼓膜穿孔、中耳胆脂瘤、突发性
耳聋、
耳鸣、面神经麻痹、外耳及中耳手术。
热点问题
咨询热线:025-85262032
我要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