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仁品耳鼻喉医院提醒:临床中,约80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性
鼻中隔偏曲,多数无需处理。但当偏曲引发严重鼻塞、打鼾、头痛、反复鼻出血、慢性
鼻炎,甚至导致慢性缺氧时,手术矫正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。该手术需在鼻内镜下精准实施,核心流程分为以下五步:
(一)麻醉:安全减血,优化视野
临床多采用局部麻醉,操作时将麻醉针头斜面向外,精准刺入鼻中隔软骨内缓慢注入麻药,为后续黏膜剥离创造无痛条件。为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效率,通常会在局麻药中加入数滴肾上腺素,其作用包括三点:一是收缩鼻腔血管,显著减少术中出血;二是收缩肿大的鼻甲,扩大鼻腔操作空间;三是清晰暴露术区视野,缩短手术操作时间。对于对疼痛耐受度低或儿童患者,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全身麻醉。
(二)切口:内镜引导,精准定位
在鼻内镜的高清视野引导下,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的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作切口(若术者为右手操作,可选择左侧切口,反之亦然)。切口需从鼻中隔前端顶部开始,沿黏膜自然纹理向下延伸至鼻底,确保切口长度与偏曲范围匹配,为后续剥离操作提供充足入口。
(三)剥离:分层操作,保护黏膜
这是手术的关键环节,需严格遵循“分层剥离、保护黏膜”原则:首先用剥离器沿切口分离凹面侧的黏软骨膜,直至软骨与黏膜完全分离;随后切开鼻中隔软骨底部,使其游离;再转向对侧,以同样方式剥离黏骨膜。剥离骨部黏膜时,必须紧贴骨质表面进行骨膜下操作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撕裂,因完整的黏膜是术后鼻腔功能恢复的基础。
(四)切除偏曲:分型处理,保留功能
根据偏曲部位与形态采取针对性切除策略:若偏曲位于骨与后方软骨的交界限界处,采用“分段剪除”方式,避免整体切除导致结构不稳;若偏曲表现为鼻中隔骨棘或骨嵴,则用咬骨钳精准切除增生的骨性支架,同时保留周围正常的软骨与骨质组织,最大限度维持鼻中隔的支撑功能。
(五)填塞:均衡受力,预防畸形
切除偏曲结构后,先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鼻腔,清除血痂与碎骨片,再将鼻腔黏膜复位。填塞时需遵循“先凸侧后双侧”原则:先用凡士林纱条或可吸收膨胀海绵填塞偏曲突出的一侧,再交替填充双侧鼻腔,确保双侧黏膜受力均衡,避免因单侧填塞过度引发新的鼻中隔偏曲。通常术后48小时即可抽出填塞物,此时黏膜已初步贴合稳定。
术后注意事项
填塞物抽出后,患者需避免用力擤鼻、挖鼻,术后1-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,以防鼻腔出血或黏膜移位。同时需遵医嘱使用鼻腔冲洗液及鼻用激素,促进黏膜修复,降低术后粘连风险。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热点问题
咨询热线:025-85262032
我要提问